千百年來,醬香白酒的制作工藝源遠澈長,為中國的傳統工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。眾所周知,醬香工藝是釀酒工藝中較為繁瑣,較為復雜的一種,以至于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,先進的科技取代了這些古老而又傳統的釀酒工序。但潮流即便如此,汪家老酒仍然堅持延用最傳統的手工醬香工藝。因為,金醬人相信,總會有一些精密的手工工藝,是冷冰冰的機械所不能取代的。這就是汪家老酒。
汪家老酒的制作不同于其他類型的白酒,其流程之復雜令人咂舌。整個生產周期需要五年的時間,其流程的每一個環節都具有一定的理性或感性化指標,每一個環節就是一個階段性的特征,既不可以減少,也還必須嚴格按章程或指令行事,只有完整的傳承工藝才能獲得*的結果。
汪家老酒將傳統制作工藝,在現代還原,堅持純手工釀制,絕不省略細節。
從選料、碎糧、投料到高溫制曲、高溫堆積,再從下沙、糙沙到兩次投料、九次蒸煮、八次發酵、七次取酒,僅僅是生產過程,就需要一年時間。
為了甄選汪家老酒的原料,就定下了近乎苛刻的選料標準。只有最優質的原料才能釀制出傳統醬香的汪家老酒。
一般的濃香型白酒都是一次或者兩次取酒,而汪家老酒堅持七次取酒。除*次酒全部灑入酒醅中繼續烤酒,以增加酒的味道和醇香。每多取一次酒,所表現出來的風格就更加突出,更加完善,不僅香味濃,味醇厚,口感也是最佳的。
行走在茅臺鎮,穿越歷史的塵埃,在彌漫著酒香的空氣中,我們的思緒回到了一百多年前的茅臺村。公元1909年,當時的茅臺村已是黔北重要的交通口岸,最熱鬧的莫過于渡口,販鹽的商人、運鹽的挑夫南來北往、川流不息。一天,渡口中心,一家名為汪家燒坊的酒肆在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中開張了。由此,茅臺村有了*家專賣散酒的店鋪。“好酒,好酒”,“醇和地道”,稱贊的聲音不絕于耳,汪家燒坊的名聲隨著酒香逐漸傳遍四方。
隨后,汪家燒坊的*將掘窖之技、制曲之術、釀酒之法、配料之方、品調之藝,逐一傳授給汪家后人,并教之:“酒之優劣,入口可辯,經營者應嚴把品評優劣之關,優者價優,次者價廉,不可混同,此為立信之本,亦為經營者成敗之基,應常銘記”。
于是,汪家后人把祖先的商道、技藝銘記于心,發揚光大,并在1996年組建“貴陽省仁懷市茅臺鎮金醬酒業有限公司”,讓今人也能品嘗到一百多年前汪家燒坊的美酒與美德。